涧检·青年说丨张子蔚:检察新人的共情与成长
张子蔚,2023年考入涧西区检察院,目前在第二检察部工作。
过去两年,我从综合工作走向业务工作,对检察人的共情有了更深的体悟。
从讲解到直面:法律价值的感悟
在宣传岗位时,我像一名“法治故事讲解员”,用通俗文字搭建桥梁,让法律条文具体可触。文字的反复推敲、传播方式的精心设计,都是在探索如何让公平正义被感知。那时我觉得法律的价值在于被传播的广度。
而当我到刑检部门直面当事人时,更触摸到法律的厚度。我们办的不仅是案子,更是别人的人生。法庭上的眼泪,看守所里的叹息,让我意识到:法律的生命力不只在于被多少人知晓,更在于能否被困境中的人稳稳接住。
从向外到向内:检察共情的重塑
角色的转换,也是共情的重塑。宣传需要的是“向外传递”的共情,而办案更需要“向内沉淀”的共情。面对当事人的情绪宣泄,有时会因无法共鸣而手足无措。
分析案情时,有时会因缺乏生活经验难以理解行为动机。我想,在办案中共情是去理解对方的表现和观点,并去探求对方观点的动机、心态,以及判断这样的表现和观点对其他人产生的影响,而不是说被别人的表现带着跑。
从感性到理性:办案认知的深入
作为一名检察干警,共情不是被情绪裹挟,而是理解情感背后的逻辑——要读懂眼泪中的悔过,也要看穿表演下的算计;要体恤弱势者的困境,也要坚守法律人的清醒。理性的认知让我学会在“冷热”间寻找平衡:真正的共情是以悲悯之心洞察人性,以法律之尺裁量是非。
情在心里,笔在手中,担当一直藏在不为人知的细节里:认真写好外宣报道,核对金额,校对日期,推敲发问方式、证据分组……每协助办理一起案件,我就更能意识到自己在宏观把握和微观审视上的不足,不断积累业务和生活经验,从而反思进步。
从“台前”到“幕后”,变的是岗位,不变的是对法律的敬畏和对人性的关怀。我将带着宣传岗位赋予的明亮双眼,和刑检战线锤炼的坚强决心,勇于对接协调和解决问题,在每一起案件中践行有温度的正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