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国庆特辑】从法治星火到检察担当:跨越七十余年的守护与传承
当指尖划过泛黄的档案,当老照片里的检察制服渐渐清晰,我们总能在时光的褶皱里,触摸到检察机关与祖国同行的滚烫印记。
从1949年新中国检察制度奠基,到新时代检察职能全面延伸,一代代检察人以法为炬、以民为本,在法治中国的征程上留下了坚实足迹。
今天,让我们沿着“检察时光轴”,开启一场跨越70余年的时空对话,重温那些藏在岁月里的坚守与担当。
奠基之路:点燃法治星火
1949年10月1日,新中国成立的礼炮响彻云霄;11月1日,中央人民政府最高人民检察署正式办公,新中国检察制度就此拉开序幕。
检察干警们怀揣着“为人民司法”的初心,没有宽敞的办公大楼,就挤在临时借用的民房里阅卷;没有便捷的交通工具,就骑着自行车翻山越岭,深入田间地头调查案件。他们白天排查线索、固定证据,夜晚在煤油灯下起草起诉书,用严谨的法律文书捍卫人民权益。
奋进之路:扛起检察担当
1978年,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神州大地,也为检察事业注入了新的活力。
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,检察机关迅速调整工作重心,以高度的政治自觉和法治担当,在保障改革开放顺利推进的进程中,逐步构建起与时代需求相契合的检察工作格局。
这一时期的检察机关,成为守护改革开放成果、护航经济社会稳健发展的坚实“法治屏障”。
创新之路:践行检察为民
进入新时代,随着人民群众对公平正义、公共利益、安全保障等方面的需求日益增长,检察机关不断创新职能、延伸服务,让法治的温度传递到每一个角落。
公益诉讼检察守护着绿水青山。无论是深入污染现场固定证据,还是针对生态破坏问题提起公益诉讼,检察干警始终以法治为剑,全力维护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,让蓝天、碧水、净土的生态画卷在法治护航下愈发清晰。
未检检察官成为孩子们的“法治引路人”与“安全守护者”。在丰富多样的普法活动中,将法律知识转化为生动案例,引导孩子们增强自我保护意识,筑牢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安全防线。
数字技术为检察工作注入新的活力。检察官通过数据分析发现类案线索,实现“办理一案、治理一片”的效果。新时代的检察干警,正以科技为翼、以创新为帆,在法治中国建设的新征程上破浪前行。
从木桌前的煤油灯到现代化的智慧检务,从自行车上的奔波到无人机取证,七十余年来,检察机关始终与祖国同呼吸、共命运,在不同的历史时期,用不同的方式守护着国家发展、人民幸福。
当我们回望这段跨越时空的检察历程,看到的不仅是一部检察制度的发展史,更是一部法治中国的进步史。未来,检察人将继续以法为盾、以民为本,书写更多“检察护航山河阔”的动人篇章,为祖国的繁荣昌盛保驾护航!
注:部分图片来源于最高人民检察院门户网站